近期,浙江信保收到我省企业对阿根廷买方的报损案件数量及报损金额出现急剧攀升,2018年1-9月,阿根廷国别项下报损案件数同比增长56%,报损金额同比增长约3.5倍,出口信用风险显著上升。
阿根廷经济危机
据外部相关报道,阿根廷正面临的金融危机使该国的经济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
阿根廷最大的危机来自近年比索的贬值。2018年前8个月,阿根廷比索以超过98%的贬值幅度(从2018年1月初的18.55贬值到8月底的36.8)成为全球主要弱势货币之一。
阿根廷货币危机原因众多,包括政府征收资本利得税使得短期资本加速外流加剧外汇市场的供需矛盾等直接原因、过度依赖短期外部融资使得经济脆弱性较高等根本原因、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等。目前,虽然阿根廷从外部获得了相对充裕的流动性支持,暂时阻止了货币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但是其能否真正摆脱货币危机仍有赖于内部结构性改革的进展,经济发展仍面临不确定性。同时,大量依赖短期外部资本导致的跨境资本不稳定性较高使得比索汇率下行风险依然存在。
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预计在年底将会超过30%。据英国广播公司 BBC 报道,阿根廷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Mauricio Macri)未能降低通胀率,这被认为是G20 国家中最高的通胀率。
基准利率不断上调。阿根廷中央银行近期宣布将基准利率从45%上调至60%, 以阻其货币继续下滑及抑制通货膨胀,该利率创下全球新高。
阿根廷进口商遭遇困境
自2013年至今的经济危机背景下,阿根廷许多企业收到的货款是以比索计算的远期支票,通常承兑期为90天。由于这些阿根廷企业以外币购买进口产品,用比索90天延期付款意味着这些企业完全承担了比索贬值的损失,甚至他们最终将被迫亏本出售货物。根据每家企业对进口业务的依赖程度不同,一些企业在遇到类似的危机时,很难幸免于难。
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恐将上升
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及比索的贬值增加了获得美元现汇的难度。由于比索与美元相比,已经损失了98%的价值,即进口商需要多花将近一倍的比索才能购买美元。这意味着跨国支付将会变慢。
除了上述问题外,可能施行的进口限制将对向阿根廷出口的中国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在基什内尔执政期间(2003-2015年),阿根廷制定了限制进口多种产品的法规。然而,这些限制在2016年被马克里总统取消,他决定对所有类型的商品实行进口开放。
由于近期的经济危机及比索的大幅贬值,许多本地生产商都在抱怨总统马克里的决定,称其影响了他们的生意。最近,纺织品、鞋类和玩具类的当地行业协会纷纷提出意见,要求马克里总统再次制定限制这些产品进口的法规。这可能会导致限制某些类型的进口的政策重新出台。
由于阿根廷可能会重新限制进口贸易,加之比索贬值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最终可能会给中国出口商带来更多麻烦。
建议出口企业密切关注阿根廷宏观政治经济动态,做好风险跟踪以便及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