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开始
海关总署将正式实施2017第56号令,即《关于调整水空运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监管相关事项的公告》。此公告是为确保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切实加强海关对水运和空运进出境运输工具及其所载货物、物品的管理,规范数据申报传输,保证数据完整准确,有效实施安全准入和风险防控机制,与出口行业息息相关。企业稍不留意,将面临货物被扣的风险。
新规要点
根据公告,企业备案及变更时,已具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企业,经海关备案后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进行备案及电子数据的传输,尚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仍使用组织机构代码。进出境航空器地面代理企业应按规定办理海关备案手续。企业信息在海关备案后发生变动的,应当在发生变动后10个工作日内,向海关办理备案信息变更手续。
数据项及传输方面有新要求:
1、《空运运输工具备案数据项》中增加“共享航班号”作为选填项;《原始舱单数据项》及《预配舱单数据项》中增加“发货人AEO编码”、“收货人AEO编码”作为选填项(项目编号101、102)。
2、水运、空运舱单数据项传输要求变更,具体如下(现行舱单数据传输要求为2010年第70号公告所制定):
3、收发货人、通知人代码按照《企业代码类型汇总表》(见公告附件40)进行填写,填写格式为“代码缩写+企业代码”,例如:境内具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企业,应填写“USCI+代码”,暂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则填写组织机构代码“OC+代码”。
所属国家或地区未列在《企业代码类型汇总表》或者无法提供表中所列企业代码类型的,应当填写实际收货人、通知人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定企业注册代码,填写格式为“9999+企业代码”;为自然人的,应当填写身份证、护照号或其他有效证件,填写格式分别为“ID+身份证号”、“PASSPORT+护照号”、“8888+身份代码”。
此外,海关对“货物简要描述”的内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见公告附件39),不符合海关相关要求的,作自动退单处理。
船公司解读
此次调整意味着什么?将带来哪些变化?船公司Safmarine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问:201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意味着什么?
答:对进口至中国大陆或经中国大陆港口中转的货物而言,如装载船舶的预计离港日期为2018年6月1日及之后,货物的完整、准确的舱单数据必须在装船前24小时前通过电子数据发送给中国海关。
问:完整、准确的舱单数据意味着什么?
答:提单项下的所有货物名称应在舱单中清晰、完整地逐一申报,新舱单调整的数据项包括:
发货人代码(必填项)
发货人的电话号码(必填项)
发货人的AEO企业编码(选填项)
收货人名称(必填项,请填写实际收货人名称;如果收货人为凭指令确定收货人即TO ORDER,这里必须填写TO ORDER)
收货人代码(仅在有实际收货人时填写;当收货人为TO ORDER,这里无需填写信息)
收货人的电话号码(仅在有实际收货人时填写;当收货人为TO ORDER,这里无需填写信息)
收货人的具体联络人姓名(仅在有实际收货人时填写;当收货人为TO ORDER,这里无需填写信息)
收货人的具体联络人电话(仅在有实际收货人时填写;当收货人为TO ORDER,这里无需填写信息)
收货人的AEO企业编码(选填项,有实际收货人时可填写)
通知方的代码(当收货人为TO ORDER,此项为必填)
通知方的电话号码(当收货人为 TO ORDER,此项为必填)
问:调整后舱单申报的流程是否会导致客户的商业敏感信息被公开?
答:不会。承运人签发的提单不会显示这些新增至舱单的敏感数据项 (收货人名称除外);舱单发送至海关后,海关工作人员依法须保护商业秘密和海关工作秘密。
问:舱单过了截止时间还可以修改吗?
答:对于截止日期之后发送的舱单修改申请,目前流程待定。
问:对进口到中国大陆/经中国大陆港口中转的货物,客户必须遵守“船运指示”的截止日期吗?
答:是的。
问:如果客户提交的“船运指示”中缺失一个或数个必填信息怎么办?
答:假如缺失必填信息,“船运指示”将不予接收,同时客户会收到邮件通知要求提交完整的“船运指示” 。
问:如果收、发货人是自然人而不是公司,是否接受无企业代码?
答:一般情况下,提单不接受收、发货方为自然人。在提单允许的前提下,如收、发货人是自然人,客户在企业代码处应填写客户的中国身份证号或者护照号。
问:请问如收、发货人国家或地区不在《企业代码类型汇总表》中,客户如何提供企业代码?
答:如果收、发货人所属国家或地区未列在《企业代码类型汇总表》或者无法提供表中所列企业代码类型时,应当填写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定企业注册代码。
Detect languageAfrikaansAlbanianArabicArmenianAzerbaijaniBasqueBelarusianBengaliBosnianBulgarianCatalanCebuanoChichewaChinese (Simplified)Chinese (Traditional)CroatianCzechDanishDutchEnglishEsperantoEstonianFilipinoFinnishFrenchGalicianGeorgianGermanGreekGujaratiHaitian CreoleHausaHebrewHindiHmongHungarianIcelandicIgboIndonesianIrishItalianJapaneseJavaneseKannadaKazakhKhmerKoreanLaoLatinLatvianLithuanianMacedonianMalagasyMalayMalayalamMalteseMaoriMarathiMongolianMyanmar (Burmese)NepaliNorwegianPersianPolishPortuguesePunjabiRomanianRussianSerbianSesothoSinhalaSlovakSlovenianSomaliSpanishSundaneseSwahiliSwedishTajikTamilTeluguThaiTurkishUkrainianUrduUzbekVietnameseWelshYiddishYorubaZulu | AfrikaansAlbanianArabicArmenianAzerbaijaniBasqueBelarusianBengaliBosnianBulgarianCatalanCebuanoChichewaChinese (Simplified)Chinese (Traditional)CroatianCzechDanishDutchEnglishEsperantoEstonianFilipinoFinnishFrenchGalicianGeorgianGermanGreekGujaratiHaitian CreoleHausaHebrewHindiHmongHungarianIcelandicIgboIndonesianIrishItalianJapaneseJavaneseKannadaKazakhKhmerKoreanLaoLatinLatvianLithuanianMacedonianMalagasyMalayMalayalamMalteseMaoriMarathiMongolianMyanmar (Burmese)NepaliNorwegianPersianPolishPortuguesePunjabiRomanianRussianSerbianSesothoSinhalaSlovakSlovenianSomaliSpanishSundaneseSwahiliSwedishTajikTamilTeluguThaiTurkishUkrainianUrduUzbekVietnameseWelshYiddishYorubaZu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