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传统制造业如果要转型跨境电商,通常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
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制造企业转型的第一步,企业到底是品牌商、贸易商还是代工商,是B2C还是B2B。市场定位是企业其它决策的基础,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相应资源的投向。
海外市场: 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包括政策法规、文化习俗、消费者偏好、语言等问题是制造企业需要面对和了解的问题。
生产管理:其实是更广义的供应链管理,包括生产管理、产品本身的管理、产品质量的控制等。
品牌建设: 即品牌定位、品牌管理,包括品牌建立和品牌推广等,是OEM代工工厂欠缺的经验,尤其是要面向海外市场。
运营模式:线上运营与线下运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环境和思路,而从B2B转换为B2C 直接对接消费者,也是很大的转变。线上的详情页怎么做,listing怎么做,怎样做产品导流,库存怎么管理,售后怎样负责,怎样跟消费者沟通,遇到差评怎么办,遇到线上的规则、侵权怎么解决,各种各样的运营,都在这里体现。
人才储备: 以上所有的运营与管理都需要具有跨境电商运营经验的团队来负责,如何招募或培养具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才,这部分人员如何与传统的采购、生产等部门相配合、传统生产制造和电商文化的融合等,也是制造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制造+”上线的这一年多里,在与众多制造企业的沟通中,深刻了解制造企业面临的这些难题。不过在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最难之处在于同时感受到制造商对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以及他们因不确定性产生的畏难情绪。
目前有两种情况的企业会非常愿意进入“制造+”项目。第一,企业生存遇到了一些困难,或者遇到了瓶颈;第二,企业里有新兴的力量在积极地寻找突破。一般来说,真正传统的B2B企业要做这样的转型,需要付出,需要战略决策的支持,需要内部决策人思想意识的转变。企业内部上线一个项目,必然会去平衡它的投入和产出,新项目的前景,以及对现有组织和运营模式带来的冲击,这对制造企业来说很多都是不确定的,而通常情况下,大家对不确定因素的畏难情绪以及对这种不确定未来的预期,会影响他们对一件事情的投入程度。所以,推动制造企业实现转型遇到的最大难点是提升传统制造型企业对新业务模式的理解,以及他们对新模式的认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