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出口跨境电商,还是进口跨境电商,都存在这么一个问题:人才匮乏。在我看来,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 跨境电商是一个新兴行业,业内的人才存量很少。例如,我们需要一个跨境电商人才,全中国精通eBay、Amazon、Wish、速卖通等平台运营的人并不多,更别说熟悉Googl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等平台的跨境营销人士了。至于懂得架构独立网站的人才,那更是凤毛麟角。
第二, 跨境电商是一个具有一定门槛的行业,人才增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一般地,跨境电商企业不得不面对多品类、多供应商、多平台、多仓库、多物流、多国家、多语言等运营难题,其操作难度远高于国内电商或传统大额贸易。这就意味着,跨境电商人才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培训来“复制”。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增量必然受限。 那么,咱们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瓶颈该怎么破呢?想必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高校和外部培训机构。
高校自然是责无旁贷的,其本身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在跨境电商出现“人才危机”后,很多高校都开通了跨境电商专业或课程。然而,高校的教育很容易陷入“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境况。我曾多次受邀去浙大、上财、广外等院校分享跨境电商,对此深有体会。校企合作,是解决高校培养瓶颈的最好方法。前不久,通拓科技和湖南衡阳师范学院合办了“国际电商学院”,就是校企联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典范。
至于培训机构,我们就得辩证地来看了。实际上,任何一个行业的培训机构都是鱼龙混杂的。在跨境电商这个行业,我看到了一些踏踏实实做培训的,但也遇到了不少“忽悠”学费的。总之,外部培训机构对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有贡献,但贡献有限。要规范培训这个行业,我们需要干这一行的老板是做事业的企业家,而不是光顾挣钱的生意人。
然而,就算高校增加实践型课程,就算培训机构踏实做好培训,最终培养的人员都难以称得上真正的人才。原因很简单,人才不是靠授课培养的,而是靠实战炼成的。跨境电商中涉及的运营、物流、仓储、IT、设计、支付、结售汇、营销、商品开发、采购、客服等技能,与医生、律师等领域所需的技能一样,都需要反反复复的实操才能获取。从这点来看,中国的各大跨境电商企业才是最终解决跨境电商人才瓶颈的希望所在。 从现状来看,各大跨境电商企业也的确成了培养人才的黄埔军校。这个行业的人才流动性很大,几乎每家大型跨境电商企业都是常年不间断地将招聘信息挂在网上。很多90后(大多数不是名牌院校毕业的),在跨境电商企业里面锻炼了一两年,立马便成为市场上抢手的香饽饽。
对于企业来说,高人才流动性显然不是好事。但站在行业的角度看,我是非常支持这种人才流动的。通过各大跨境电商企业培养出真正的实战型人才,再流动到其他企业里面去。这种循环往复,必将加快行业内跨境电商人才的存量积累,最终破解人才瓶颈。
因此,我希望“跨境电商研究中心”不仅是分享优质内容的平台,而且是人才对接的平台。一直以来,我都开放个人微信号kjds1688,为的正是与行业内的人才保持频繁的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