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商品新规让跨境电商可操作性为零? 一个月前,跨境电商税制新政的靴子终于落地了。此前诸多跨境电商平台普遍表示,税率上浮不足以影响平台经营。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正面清单”带来的冲击力远比税率提升更大。“正面清单”也就是《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清单内包括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以及部分化妆品等常见商品,税率按照新税制执行。 正面清单规定了哪些商品跨境电商可以售卖,不在清单内的商品无法通过直邮或保税模式进行售卖,只能走一般贸易模式。没有批文认证而受限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海淘市场比较火爆的母婴、保健、化妆品等品类。 对于采用保税仓模式的跨境电商平台而言,则存在困扰。此次的新政给行业造成了巨大的震荡,没有提前测试也没有预案准备。“正面清单”上没有的产品,如德运奶粉、花王眼罩等,这些产品销量一直很好,只能连夜下架。目前只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与供货方协商退运,但可能性不大。二是商品报废销毁。 留给跨境电商的调整时间太少,在一两天的时间内,平台没有缓冲时间对税率算法及时做出改变,也无法对自己的库存量做出调整和添加海关编码。有上万库存需要排查,同时也有上亿货品报废。 一位不愿具名的跨境电商平台从业者透露,另一条规定影响更大——网购保税商品入区时提交通关单才能向海关申报,但对全国各保税区来说,可操作性几乎为零。这导致4月8日当日及之前到货未报关的货物都被拦截,大量货品滞留在海关。 对此,这位工作人员直言,“两年多来的商业模式及平台逻辑架构在几小时内全面崩塌。” 不仅如此,政策层面虽已经有大方向,执行细则却依旧不甚明朗。这使得不少平台陷入迷茫,各方存在困扰。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跨境电商从业者透露,他所在的平台采用的也是保税仓模式,平台曾向海关方面了解相应的执行细则,但海关方面模棱两可,没有明确交代。这给他的感受是,“政策草草出台,但后续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完善。” 细则仍不明朗,市场分化加速 在新政来临之前,不少跨境电商平台纷纷采取了“包税”的做法,抢在新政之前销售自家产品。对此,有人解读称,这其中有“清库存”的考虑。 新政还使得各平台对自身经营模式进行调整。目前各方解读均称,保税仓模式最为利空,“人肉代购”或海外直邮会受到欢迎。但情况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短期来看,保税区内商品税额会变高,用户成本也会上升,但从长期来看,国家一定会采取措施统一监管,无论是海外直邮还是“人肉代购”都会被纳入监管范围之内。 据悉,涉灰冲关拼邮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指个体海淘卖家,统一把一批货邮回国内。消费者下单,卖家直接从国内发货,通过个人携带过关,几乎100%逃税。本质上看,涉灰冲关就是“人肉代购”。部分缺乏实力的平台可能会铤而走险,用这种方式继续运作。有业内人士指出,涉灰冲关风险很大,国家迟早严查,到时候再回过头布局保税仓或是海外仓,恐怕为时太晚。 这也是无可奈何,涉灰冲关某种意义上看,是中小跨境电商平台应对政策冲击的一种办法。 资本将存顾虑,行业谨慎乐观 前些日子,跨境电商平台蜜淘C轮死,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加上此次税制新政的冲击,有人认为,跨境电商行业可能会迎来一轮寒冬。 从资本层面来讲,新政会给跨境电商行业带来冲击。因为,目前政策不明朗。短期内,投资人可能会对跨境电商行业产生顾虑。不过,长期来看,国内用户对跨境商品需求很大,这一市场还有很大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