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新政落地,你选好口岸了吗?[]
2016-04-21


4月8日,对于跨境电商产业来说注定是个风起云涌的时间节点。由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三方联合发布的针对跨境电商新一轮的监管模式,使得跨境电商产业逐步迈入了更加规范化的发展周期。此前一直备受一般贸易业者抱怨的跨境电商行邮税50元免征额也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综合税,不再享受50元的免征额度。随之而来的是,现有的监管模式将以1293(第一批1142,第二批151)种商品的正面清单作为商品入境的依据。


随着新政的推进,更多的跨境电商企业逐渐从这几日的不适应中慢慢的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如何从新政推行的这些监管模式中,寻找自身企业发展的定位。新政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可谓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无法应对新政变化的电商企业来说阵痛期在所难免,但对于今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的健康发展却是利大于弊。电商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寻找跨境电商新的切入点。


首先,新政发布后,商品的价格有升有降。对于食品、保健、母婴、日用品品类成本上升,从过去的基本免征,现在至少需要支付购物总价11.9%的税费,当然对于电器类、个人洗护类的商品税费有所下降。但对于含有消费税的彩妆品类来讲,税率基本无调整。


其次,新政的推行使得行业洗牌的速度有所加剧。不能排除将会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在这轮转型中被淘汰。在过去的流通环节中,扣除进货成本、物流成本、口岸通关成本,中小企业的纯利润不足10%,但是境内消费者高需求量的母婴类产品在新政下的纳税额度接近12%,这对于电商企业,尤其是母婴电商企业是个不小的挑战。


再次,正面清单两次发布的商品种类中,其中有大部分的商品并不适合走跨境电商保税模式,因为受市场需求、物流线程所造成的成本、采购供货端的限制,导致了电商企业对于商品SKU的选择性方面有所缩水。当然一些并不适合走跨境电商模式的商品,可以通过以其他渠道进入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如直邮、商业快件、一般贸易或其他。


综上所述,最后跨境电商会回归外贸的本质——成本和效率。在选品方面电商企业需要根据境内消费者最切实的市场需求,并以正面清单为依据,来选择适合自身销售平台销售的商品。在物流通道的选择标准,应该以成本最低,时效性最快的物流方案。在商品进入方面,应该选择有多通路的口岸,这样才能确保根据商品的不同特性分别走合适的入境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