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迎新政 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6-04-12

       

        4月8日,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问世,一时间成了当下热议的话题之一,更是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我们第一时间跟踪解读。

  新政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们了解到,新税制最大的变化是: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不再按“行邮税”计税,而是转为一定限额内免税,超限额部分增值税和消费税给予一定折扣的减免优惠。直购进口仍按照行邮税征收,但取消50元的免税门槛。

  根据新税制细则,单次海外购物的免税额度是2000元,全年累计额度是2万元,在这个限制之内,关税的税率暂时设定为零,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时按照法定应收税额的70%来征收。大部分跨境商品进口税率将上升,其中食品、母婴用品、日用品等进口成本将大幅提高,从过去的基本免征到现在要缴纳购物总价11.9%的跨境税。 

  台州市商务局外贸处副处长陈培根表示,就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跨境电子商务零售的B2C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暂时不会太大。新政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于跨境电商行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该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陈培根说,从长远考量,增加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对于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国家本应该收取这部分税收,从业者可能起初觉得不习惯。除此之外,对跨境电商而言,税收的增加也有利于丰富跨境电商商品种类,提高商品规格,推动消费升级,同时缩短了原有一般贸易进口的链条,加快了流通的效率,使得流通成本和时间都大大减少。从市场前景看,新政将促进我市跨境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在“大洗牌”中寻找机会

  “从基本免征到要缴纳购物总价11.9%的跨境税。这意味着跨境电商的成本将上升,需提高价格才能保证利润空间,易导致很多业内商家失去价格竞争优势,进而失去客源。”我市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高管认为,目前的跨境电商行业形态各异,参差不齐,又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使跨境电商行业问题频发,很多商家缺乏诚信,或不注重优质,只注重低价,这给该行业的长久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小平台因财力受限,竞争能力将进一步遭到挤压,如不及时转型,面对这次“大洗牌”势必会有一批从业者将被市场淘汰。

     “靠赚政策红利的公司,如果不转型,将面临商业模式的崩溃。”如何“转型”?公司有自己的打算,将依托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大平台打造一个进出口商品供应链(B2B),即从B2C转向B2B(零售转向批发)。   

  陈培根说,从导向上来看,税收新政很明显加大了对跨境电商进口行业的监管力度,征收进口跨境电商税对本土企业起到一种保护的作用。跨境电商应该要兼顾进出口才有利于企业发展。既然进口税提高,利润降低,那么我市的跨境电商可以考虑同时做出口,利用现在新的政策导向,把本土品牌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出去。若想做大做强,就需要在质量上做文章。同时,政策红利尽失后,中小平台势必遭遇困境,跨境电商将进入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大平台制衡争霸的局面。

  个人代购是否越来越火?

  新政迫使跨境电商平台提高商品价格,将促使那些对于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转向被称为“朝阳行业”的个人代购。选择个人代购的消费者比重会不会随之增加? 

  陈培根表示,新政将单次交易限值由行邮税政策中的1000元提高至2000元,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买2000元以上的商品将不那么划算,消费者若感受到了平台转移到自己身上的税收及物流成本增量,或将因此制约其选择跨境电商平台的可能性。 

  “我们家海淘的主要是奶粉、护肤品这两类商品,找个人代购的话就怕买到假货。”椒江的张先生说,自己仔细研究了一下新政,通常海淘的奶粉在100元左右,按100元算,税费是11.9元。一次性买4罐,算下来差价在50元以内,是可以接受的。张先生妻子用的护肤品也一样,宁可多花一点钱在正规平台上买,也不太愿意找个人代购。

  “如果有需要,你可以找个人代购的。”杜桥的吴女士表示,在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个人代购,有些代购是经好几手的,有些商品是拼邮的,这个过程中说不准就可能出问题。之所以找个人代购,是因为做代购的人是自己的亲戚,代购的商品质量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