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6年中国经济研判(下) []
2016-03-14


资本过剩才是大问题 

对于2016年的趋势,从产业层面来讲,关键是要明白资本过剩条件下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从理论高度来讲,这是一个新的认识框架,与传统经济理论有很大不同。由此出发,会产生很多的议题和脉络,让大家看到事情的定性、解释现象,这是我们看问题的基础。没有这个理解,那就像盲人摸象,你还以为一切都好着呢,一切都跟过去一样,就像航海老手,还以为前面的风浪以前见过,那样势必就要栽莫名其妙的跟头。摔的很厉害,还不知道为什么摔跟头。 

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建设 

中国的金融改革,重点是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建设,其他都是次要的。市场交易机制的建设不是现阶段的重点。什么T+0、注册制、三板四板之类的争论很凶,造成市场动荡,但这根本就不是重点,政策技术面的爱好者造成了很多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要看清中国大形势对证券市场、对金融市场所提出的要求,这是大局!我们的官员很喜欢理解上级领导的精神,这也没错,但上级领导的精神是什么?怎么来的?还是大局,一切都是围绕大局来转的,形势比人强,这句话是没错的!而从大局来看,一带一路、债务的处理、消费以及金融市场的建设,最需要的就是各类分级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所以,2016年以至今后,中国债券市场建设是重点,是主轴,其他的都不是。 

产业经营者2016年会继续感到困难

产业经营者在2016年会继续感到困难,有人建议勒紧裤腰带,这也算不上错,只是人人会讲。所以,这个想法不是解决方案,而是劝大家打掉牙齿吞肚里的思路,还没明白大格局的变化是怎么回事呢!2016年,产业经营者要到资本能够发挥价值的地方去,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资本过剩,它导致的问题很复杂,变化很多,容易糊涂。过去钱多了,会导致通货膨胀,现在不是,会变成通货紧缩,为什么?因为资本转化的科技会造成产能更高,过去说钱毛了,是以产能不变为理论假定条件的,所以才有通胀;一旦产能随着资本变化,钱越多,产能越高,价格越低,就会变成通货紧缩了,辛苦搞出来的产品,价钱怎么也上不去。

精细制造是一条产业出路 

精细制造是一条产业出路。中国怎么搞产业?一条路是比拼高科技,技术优势,让中国成为美国那样的国家;一条路是批量生产,低价取胜,这是中国过去的路;还有一条路是精细制造,我说这是人口大国、有制造业传统的国家要走的路。很多时候,中国总是讲有特殊国情,但每当制订政策的时候,就忘记这一点,总是与美国比,要知道有些事情真的比不了,不但中国比不了,德国也比不了,日本也比不了。有趣的是日本这个例子,日本一直想与发达国家比,甚至发动了战争,最后还是发现,真的比不了。

技术是要靠积累的,没有积累,即便拿来了,也不好使,最多只能保证一代产品而已。我个人不大认同中国版本的工业4.0,这不是面向全国产业的版本,而是面向少数国企和少数企业的,与整个经济体无关。一个有制造业传统的大国,有13亿人口,很多人连吃饭问题还没有解决呢,你要搞产业,只能走精细制造,要发展乡土产业,这是有价值的。一块普通的水泥砖,只要做的精致,不管当地有没有宽带,谁来买都是高价,谁也比不了,这就是精细制造的精髓所在。我在美国,买了个浙江永康生产的炒菜锅,号称是采用了纳米科技制造,世界最高水平的炒菜锅了,但只用了一天,把手就掉了,一锅菜都掉到地上。这种高科技,不搞也罢。还不如就是普通的炒菜锅,精益求精,做到精致到艺术品的地步,你看是否受欢迎?

居民财富证劵化 

居民财富的证券化。这个概念借过来的,过去都是说资产证券化,指的机构,但我认为,居民手中的财富,也要予以证券化,要让老百姓的储蓄,除了买Coach包、豪表、日本马桶盖之外,转化为更大的动能,这就要靠有吸引力的债券了。如果居民财富都是以现金形式存在,那很可能不妙的。其实,这也是一种消费,要提供债券给市场,消化掉一部分居民储蓄。现在的理财产品是一类,但并不完美,这个出路形成的市场大有可为,要做的事情很多。从趋势上看,债券也是未来一个好的投资品。这是经济周期决定的,美国的经验表明,大约每个7-8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大危机,这样就形成周期了。在后面的衰退期出现的时候,资金将会更为紧张,必然有较高利率水平的债券产品出现,这样在债券市场就有机会了。 

改革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政府干部队伍的状况 

最后讲讲中国的改革,这个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看政府干部队伍的状况。对于现在的改革红利,高谈阔论的多,其实这种人大多都是言论界的人士,名气虽然很大,但不是真正干事的,现实当中,改革红利的取得是相当困难的。

按说政府部门就要出政策路线图,来配套实现政策落地。但我们往往不是这样做。这事看着稀奇,其实一点不稀奇,现实就是这样。改革,能把这事改了,就是巨大的进步,改革就是要求,既然是政策,那就要拿出政策路线图出来,干什么定下来之后,怎么干也要定下来。目前,这个是缺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