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供应链金融遇上供给侧改革时,你怎么办 []
2016-03-03


当供应链金融遇上供给侧改革,这绝不是说供应链的春天就来了,从某种情况上讲而是冬天将至,供应链金融同样也需要供给侧改革般的洗礼,让我看到的更多是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三大“资产来源”:库存,预付,应收中,库存被认为是最保险的模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控货”,这确实是一种强担保模式,这种模式可能会贯穿供应链金融的全生命周期,有它的天然优势,过去绝大多数进入供应链金融的新兵都是从“存货”开始,这也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摸着石头过河,还好,存货就充当了这个石头。如今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非常明显的一点:产能严重过剩,库存消化胃动力明显不足,因此这个石头可能就是个烫手的山芋,摸就烫手。


一般人看来,大量的库存,东西卖不出去,肯定是消费端的问题,似乎没错,但是你可能忘记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全球经济低迷等原因,个人觉得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中国社会,当前的严重供需不匹配的进程,提前进入了旧产能过剩,与新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显然这也是供应链出了问题。过去人们的需求欲望是压抑着的,在供给端难以看出问题,你做啥我吃啥,随着新经济,新模式的崛起,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大大激发了人们的需求,甚至形成了许多的冲动消费,但是问题来了,原来的供给模式,供给产品远远无法满足这种升级需求,这就导致旧的去不掉,新的来不了。为啥日本的马桶盖卖断货,都被中国人扛回国了呢?原来需求是旺盛的,就像我们远门都做飞机啦,你说长途大巴还有市场吗?还拼命的造国产大巴,你说能不过剩嘛。


首先把你的供应链金融的热情降一降。

供给侧改革的明显信号是库存过剩,创新不足。因此原来供应链金融的老家本领~仓单质押,保兑仓,驻场监管也好,等存货类供应链金融需要打起精神了,搞不好这堆库存就砸在你手里啦,二八模式也好,四六模式也好,就算五五模式也未必保险。因为压根儿就是个包袱货。


那么我们到底有哪些领域在供应链侧改革的形势下有机会玩转供应链金融呢?

1:寻找细分市场,块状机会没有的情况下,我们就找片状机会。譬如:钢铁行业确实不行了,那么你仔细研究会发现,特钢的形势要远远好于普钢,虽然也有下滑,因为背后的产业链健康程度完全不一样,也会率先复苏。

2:传统产业中率先完成创新升级的供应链,譬如手机中华为,小米。华为你可能做不进去,但是你可以找到它的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这个难度小了很多吧,你就做他们。

3:已经进入了批量验证市场阶段的创新产品所在产业链。譬如:无人机产业链、可穿戴设备产业链。

4:大众,高频的快速消费品,虽然这里面很多都是传统企业,主要看他的品牌行业地位,产品周转速度,存货降价促销对销量拉动曲线的平滑度。

5:医疗,卫生,大健康产业链从药物,试剂,设备,耗材等产业链具有块状机会,因为这块本身进入有门槛,资质高,有监管,需求大,应该具有很好的前景。


供应链金融需要深研行业,找准企业,专注主业,行业上要么具有领先性,要么就是高频的大众消费型,当然目前在特定的细分领域里也是存在一些机会的。企业选择上面,一般龙头大家都喜欢,但是难找,一些二线高增长企业可以作为最佳目标;一般人就不要在落后,淘汰,严重过剩的产业中火中取栗,即便这颗栗很香很甜。扎实的做好一个行业,再进入另一个行业,快钱来得快,去得也快,稳打稳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