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红利在消退,下一个风口是传统行业[]
2015-12-08

         


       海外血拼、出境旅游、轻奢盛行、互联网品牌崛起,都是中国消费大升级的深刻映射。再看看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这不是以人的意志来转移的。


【为什么说风口在传统行业?】

        这场消费大升级,甚至被世界认为是下一个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现在,主流风险投资、许多先知先觉的大家都在看互联网品牌的机会。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大升级中,诞生一批百亿市值级别的公司毫无压力。


        可悲的是,虽然中国人民已经富起来了,但我们的许多基础服务都还做的很差。当然,许多公共服务也做的很差,比如千夫所指的水、空气等等。


        譬如,前不久西班牙服装巨头Zara创始人超越比尔盖茨成为新全球首富。他40岁创业,资产800亿美元,过去十年股价增长570%。日本服装巨头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也是日本首富。这两大品牌在中国攻城略地,开了一家又一家。深受年轻人和中产阶级欢迎,也赚得盆满钵满。


       对比强烈的是,中国的大批本土品牌服装鞋帽却在一个个破产,在百货商场的门店也在大批关门大吉。这说明什么?很简单,产品不够好!这个意思不是仅仅包括商品本身的品质,还包括了服务、体验、运营效率等外延。


       再说食品。央视和全国媒体一次又一次的曝光各种食品安全事故,真相一次又一次让普通老百姓咂舌,也让大家的信心降到了谷底。比如,从香港到澳大利亚,再到美国,多少中国人不辞辛苦再扛奶粉回去,甚至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严重不满。每次我看到这一幕时都觉得丢人,你以为我们想啊!



       反观传统的优秀食品企业,活得非常滋润。譬如最近被刷屏的老干妈,全部现金拿货,年年在贵州纳税第一,也不上市,甚至被海外当成“来自中国的调味奢侈品”。又譬如,在海外享有盛誉的李锦记,多年的老字号。


       从Zara、优衣库到老干妈、李锦记,这些都是傲娇的互联网人嘴里的“传统企业”,可人家活得一个比一个好。


        一句话,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消费正在大升级。而基础性的商品消费并未被很好满足,这就是商机。


【互联网是工具,需要深度融入实体】

        放在更大的格局看,其实就是互联网作为工具,起步阶段的红利正在消退。


        现在,“互联网思维”似乎成了一个点石成金的咒语。部分互联网业者从傲娇到傲慢,也引起了大量传统人士的反感。对新事物先神化、再异化、最后妖魔化,是中国传统。平心而论,互联网之于当下中国,仍是一个最大的正能量!关键看你怎么理解。



       “我觉得,当时移动互联网出来以后都说会改变一切,但是回过头来走到今天再看移动互联网,目前也还是新闻、资讯、社交、电商、游戏。这跟PC时代相比,并没有出现超级巨大的、彻底的革新性改变。”刘强东坦言。


        我在今年4月18日的年度培训公开课“重创新”北京站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分为三个层次:1.0,互联网是一种“连接”的技术工具,带来了行业层面的高速发展,此之谓互联网行业。2.0,互联网是一种通用的先进方法论,带来了产业层面的转型升级,此之谓产业互联网。3.0,互联网是一种新商业文明的价值观,推动了透明、分享的社会大变革,此之谓社会互联网。


       现在,中国互联网经历了1.0的沸腾十五年,开始走向2.0,也就是这两年红得发紫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3.0涉及到社会体制变革,此处不宜展开多谈。你可以清晰的看到,互联网新增人口下降、包括BAT在内的巨头们增速放缓,超级红利正在消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越做越重。


       而那些转型成功、掌握了互联网的工具、方法论和价值观的传统企业,正在爆发出勃勃的生命力,譬如华为卖手机已经超过互联网思维的代表小米,海尔十几万人也已经转型成功。这说明了什么?

 

        这就对了,这才是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不是颠覆,而是融合。当连接红利下降之后,还是会回归到商业的本质,生产效率的提升。以过去两年大火特火的O2O为例,互联网思维们靠融资烧钱补贴,结果资本寒冬一来,补贴下降,立马大批死掉。


【结束语】

 

       因为一个企业家的价值,不只是吹捧自己的公司好、所在的行业好,好好好,好得不得了。而是敢言人之不敢言,说出自己的远见,让更多人因此受益。这才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价值、应有的思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