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活力、联动、包容” G20四大主题词台州各界这么看
2016-11-29

        “创新、活力、联动、包容”,这是此次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针对当下国际经济形势开出一张标本兼治的经济增长“药方”。作为东道主,中国将力促G20成员围绕这一“药方”深入沟通,取得更多共识并形成新动力。同样的,这8个字、4个主题,也适用于中国经济、台州经济。那么,围绕这四个主题,台州将有怎样的解读?接下来又会怎么做?


        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

        浙江吉鑫祥叉车制造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云福则表示,对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从2006年成立以来,吉鑫祥一直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凭借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市场基础,成为行业内知名的大型研发、生产与出口叉车基地之一。未来,他们更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让创新为企业整个经营链条注入活力。

        政府对创新有引导的责任。

       台州市科技局局长鲍宗仁表示,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今后5年,台州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将以“115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争创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一座台州科技城、实施五大创新服务,力争科技创新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同时,随着一大批的创新平台的建设,特别是高新区、科技城、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的建设,他们将以“店小二”的意识服务企业,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需求侧和供给侧并重,为改革注入活力

        面对经济新常态,唯有改革才能注入新活力。中国日用品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小刚表示,这几年商贸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日用品商城作为台州商贸的“领头羊”,审时度势进行改革,通过整体搬迁的方式涅槃重生,并注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智慧”基因。

        产品需要注入活力,才能不断升级

        台州5家智能马桶企业的产品“入驻”各国首脑下榻的宾馆,成为展示台州智能卫浴的绝佳机会。对此,欧路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华友表示,台州的智能马桶产业沉寂了20多年,正处于转型升级档口的智能马桶企业亟待注入一股活力。

        联动,紧扣世界发展脉搏

        “近年来,市贸促会在促进台州与世界经济联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成绩喜人。今年上半年共组织了400多家企业参加30余个国际性展(博)会,累计成交金额超10亿美元。经过精挑细选,市国际商会在5000多家会员企业中挑选了150多家企业上报中国国际商会,推荐优秀台州企业壮大中国国际商会力量。”台州市贸促会会长、市国际商会会长金志伟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强台州企业与国际联络,开展多方面对接;加强国际商会组织建设,为企业打造更大的国际舞台;同时,还将加强与国外的商协会沟通,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


        促进包容性发展,共享经济增长成果

        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早在2013年,路桥农合行就启动了“普惠金融工程”,以破解城乡金融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对称、贷款难与难贷款等二元格局。“特别是针对台州小微企业众多、小微群体融资难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在融资方式、还贷方式、利率优惠上力求突破,为实体经济转型和新农村建设增添助力。”

        近几年来,天台的农家乐旅游蓬勃发展,已成为当地助农富农的一个利器。“我们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让农户增收,发展农家乐就是这两年主推方式之一。”天台县农办副主任许周武表示,他们对全县各村情况进行调查,选择风景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的乡村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并成立全县统一的营销中心,积极到市内外宣传推销,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今年前7个月,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92.62亿元,同比增25.1%,旅游收入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16.1%,当地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果实。

        而在台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教授王呈斌看来,台州经济促进包容性发展,还需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选择去留时,我们应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其实是非常正常的行为。另外一方面,政府要创造一个更有包容性的经济环境,并且兼顾到多个层面。政府应该考虑,如何优化环境去服务企业,如何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良性竞争市场。台州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发展活力上做的很好,但还需要进一步关注一些更具创新力、已走上一定发展规模的企业,并为他们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