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单”新政可以说关乎跨境进口电商的生死,虽然“一年缓冲期”让警报暂时解除了,但是一年之后呢?是让企业自我调整,以适应一年后照常实施的政策,还是在这一年中探索出更适应这一新兴业态发展的新的监管道路? 一张通关单对跨境进口电商的杀伤力 在昨日召开的“经济每月谈”上,专家透露,跨境电商新政做了一些微调,尤其是检验检疫按照一般贸易出具通关单放行的规则做了调整,暂缓一年执行。 跨境电商新政又被业内人士简称为“四八新政”,主要指在今年4月8日开始实施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以及在之后公布的两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清单”。税收新政规定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不再按“个人物品”征收行邮税,而是按“货物”征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正面清单”则规定了可以进口的品类要求,以及最为引发争议的一点,两批正面清单都规定“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 财政部在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时,明确提出政策的初衷是“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健康发展”。扩大出口、优化进口,维护公平,这样的政策初衷当然是好的,但是专家认为发力的时间点尤其重要。 “监管是不是越严越好,或者是越松越好,从监管部门来讲需要针对不同阶段有一个精准的政策。这样的一个业态现在恰恰是在生长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是不是对这样的模式再宽容一下,可以让跨境电子商务保税模式进口再多走几步,我们可以再看一看。”
专家:利用这一年缓冲期探索新监管道路 有了这一年的缓冲期,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松一口气,但是一年以后呢?这一年里,是让跨境电商企业自我调整渠道配比、用海外仓逐渐取代保税行邮模式,以适应现行政策?还是调整政策、在一年之后实施更为适应这个新兴业态发展的新的监管手段呢? 在目前的外贸监管中,按“个人物品”和“一般贸易货物”来划分监管方式,一般贸易有着很复杂的监管流程,而按照个人物品来监管,则要强调直邮,意味着跨境电商企业要把保税仓库建到国外,把所有交易留到国外,然后寄到国内,但这样的话又与“让海外消费回流”的政策大方向不符。 “四八新政”实施后的这段时间里,保税区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库存消耗完后无货可卖导致的订单大幅下降、出境游购买回潮、保税区内的投资受到重创、而监管模式的创新也出现停滞。“海淘大量增加无法进行阳光管理,本来引进来,现在逼出去了,不进你的保税区了,监管没法做了。” 专家认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全新的贸易形态,不能拘泥于旧的思路和体系去定性和管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绝大多数是新产品、新消费,替代的是海外游购买、海淘等业态,不会冲击一般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