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跨境电商的转折年。因为激烈的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传统跨境电商的经营模式和增长模式受到严峻考验。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开始进入盘整期。如果说2014年以前跨境电商是一种流量游戏,那么2015年之后更多会有一些整合案例。一是行业内整合,如sheinside和rome合并;二是供应链整合,基于关务、交易、物流、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开始出现,如上海欧坚网络科技公司的易境通上线;三是电商新贵和传统企业的结合,如百园裤业收购环球易购。 总的来说,以草根创业和价格战为特色的第一波跨境电商已经过去,未来一段时期可能迎来第二波跨境电商热潮。那就是传统企业和品牌商的觉醒和爆发。这也是顺应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发展大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商还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呢?
目前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呈现两级分化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据海贸会调查,2014年深圳市大电商依然获得了高速增长。有不少跨境电商获得超过300%以上增长,销售额高达20亿,各种表现甚至都超过了兰亭。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另一方面,中小卖家却不尽如意。无论是销售额和利润,都远远不及往年。 这几年速卖通快速扩张,对这个行业影响很大。但现在看来,对中小卖家的影响更大。大卖家能够对跨境电商有更加深刻地理解;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电商营销工具,采用多种电商营销方案;在供应链和团队管理上能够更加精细和高效,因而能够充分享受跨境电商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比如,大卖家都有比价功能,能够及时跟踪市场价格变动并快速做出调整;在采用同样的网络营销方式的时候,大卖家的效率是一般中小电商的5-10倍;大卖家对新出现的网络营销工具(Facebook,Twitter等)上手比较快,当然还有更多其它的原因。而小卖家很多只是开个店,卖卖货而已。必然陷于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当中,很难有所突破。 |